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健康服务适宜技术分会大健康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中医药文化深度融合互联网思维 赋能国民健康素养提升
添加人:孙换玲     添加时间:2020年05月11日     阅读: 339 次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5月11日电(王坤朔)大疫如大“考”,在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医药在救死扶伤的同时,也体现了自身的特色和优势。经此一“疫”,中医药发展面临哪些变化?未来又有哪些机遇和挑战?当归中医学堂、行知堂中医诊所创始人李永明给出了他的思考与实践。

       中医“三线”作战,发挥不可替代作用

       李永明深耕中医教育和中医诊疗服务近十年,在这次疫情中,他所在的中医教育和诊疗机构都深度参与了抗疫。在他看来,这次疫情,对全中国和全世界来说都是一场灾难,但中医药的全程参与,彰显了其疗效和特色优势。抗疫是场战斗,李永明认为中医药参与了三条“战线”的作战:

       第一战线是在抗疫最前线。不论是在武汉,还是在各地的抗疫一线,中医药的参与程度都非常广泛。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数据显示,在全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中,使用中医药的人数超过90%,中医药总有效率达到90%以上,先后近5000名中医医务人员参与湖北一线救治。可以说,中医药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二战线是后方问诊咨询,李永明将这条战线比作“敌后武工队”。疫情初期,武汉的医疗资源紧张,还有一些有日常就诊需求的患者无法去医院。远程问诊可以很大程度上缓解这一问题。行知堂在春节之后组建了一个由20多名医生组成的团队,通过在线诊疗平台针对武汉和湖北地区的问诊需求,在线开具处方,发动当地的合作伙伴配合抓药、煎药。中医诊疗不需要借助过多仪器设备,通过图片、视频望诊,询问一些情况,就能有基本的病情判断,非常适合特殊时期问诊需求。

       第三战线是居家健康。疫情中,全国大部分人都宅在家中,通过学习中医知识,能够对自身的健康问题进行基本判断,简单的不舒服症状可以自行解决。中医知识和素养在家庭预防保健中能发挥很大的价值。

       在面对未知、突发疾病时,中医往往能发挥很大作用。李永明表示,中医的诊断标准与西医不同,不针对细菌或者病毒,而是以人为本,抓住患者的症状和表现,将人自我的系统修复好,来对抗疾病,中医可以异病同治的原因也在于此,因此中医应对未知、突发疾病能迅速发挥作用。

       互联网让中医应用有更多可能性

       在创办中医学堂和中医馆之前,李永明是资深的互联网人,进入中医行业后,也将互联网思维与中医紧密融合。在此次疫情中,互联网远程诊疗表现抢眼。

       李永明说,中医与互联网结合,能互相激发两者的优势。首先,中医问诊往往不需借助太多仪器设备,医生通过望闻问切辨证施治,远程虽然不能切脉,通过问诊、面诊、舌诊,也能得出基本病情,如果是复诊的老患者,判断会更准。

       第二,由于中医不依赖检测设备,更注重医患之间的互动性,因此用互联网采集数据更为方便。但李永明也提到,中医的判断标准没有西医的量化标准那么精准,还需要技术和平台的不断完善来提供保障。

     “互联网的应用让中医有了更为广泛的应用场景,可以更好地发挥中医在预防、保健方面的优势,让人们少生病、生小病甚至不生病。在实现健康目标的同时,还能极大地节约医疗成本。”李永明说。

       中医应成为国民必备健康素养

       身处行业之内,李永明对疫情之后中医热度的升温感受很深。“疫情期间,中医的作用显现之后,我的各个群里都在谈中医,以前从来不关注中医甚至一些‘中医黑’都在讨论中医的贡献。有人聊、有人关注,就是好事,就有前景。”李永明有点兴奋地说。

       由于互联网强大传播力量的“加持”,可以把最专业、可靠的知识,用最生动、简单的形式告诉大众;可以将优质的药材和产品触达最基层、边远的用户。

     “全民对中医的关注,必然会提升大众整体的中医素养,进而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这将给中医的商业空间带来扩展。”李永明以饮食为例,不单是中医,整个中华文化都讲究食养、食疗,如果掌握了一些基本的中医知识,可以根据自己的体质和当时的身体状态,有针对性地选择食品和饮品,比如芝麻丸、山药片、菊花茶,代替薯片、可乐等不健康零食。“回归传统健康的饮食习惯,也是文化复兴、生活方式复兴的一种体现。”李永明说。

       在2月29日,中医药正在抗疫战场上大展身手之时,李永明开了一场直播——《疫情下的思考:为什么中医是中国人的必修课?》。“中医是中国人的必修课”是李永明一直以来强调和推广的理念。在这次疫情之后,他认为中医素养,应该提升为国民基本健康素养的一部分。

     “中医药既是中华文明的优秀传统,它同时能与现代经济社会、生活方式相结合,对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展着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李永明说。

       在武汉一线的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仝小林院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提到,这次大疫是一次大考,也让我们重新衡量中医在未来医学体系中的位置。仝小林还建议,将中医药作为传统文化的一个窗口,从娃娃抓起,普及中医知识和中医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