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健康服务适宜技术分会大健康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特殊之年的特殊两会,将传递什么信号?
添加人:焦志平     添加时间:2020年05月14日     阅读: 381 次     来源:腾讯网

5月8日,四川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在成都开幕。图为四川省政协主席柯尊平作政协工作报告。中新社记者 张浪 摄

因新冠肺炎疫情而延宕两个多月后,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将分别于5月22日和5月21日在北京举行。

“两会”是代表委员集中履职谋策的舞台,也是政策信号集中释放的平台,更是世界观察中国的窗口。在抗疫尚未取得完全胜利的当下,今次特殊之年的特殊两会将发布一份怎样的“信心报告”,为非常时期的中国勾勒发展路线图,尤受世界关注,值得各方期待。

两会有望从多个层面为中国发展和参与国际合作凝聚“信心之力”。

一是释出抗疫信心,展示中国韧性。

今年两会召开节点特殊。从疫情防控关键时期官方适当推迟召开两会,到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重启”两会,中国已走出本土疫情“至暗时刻”。有外媒评论称,两会时间确定,表明中国对于本国的新冠疫情得到充分控制具有信心,显示出国家正回归正常。

两会料将出现更多“抗疫印记”。对全民抗疫体现的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效率进行总结和讨论将是热点议题;下一步如何提高常态化防控的精准性,代表委员或将充分建言献策;针对抗疫暴露出的问题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也应是会议焦点。比如,如何进一步理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提升疫情监测预警能力,健全重大疫情、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和救治体系等。

作为中国决策的重要平台,两会也为完善相关制度提供了重要契机。代表委员在会内会外的履职建言将不仅有助于催生更成熟、完善、有执行力的改革方案,这些努力也将内化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信心助力”,帮助提升中国社会对抗风险的整体韧性。

二是释出发展信心,明晰中国前景。

受疫情冲击,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下降6.8%,虽然3月以来各项经济指标显示情况正逐步好转,但经济社会发展回归正轨仍须迈过重重关卡;鉴于今年很多发达经济体、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正同时陷入衰退,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上升也将影响到中国经济企稳努力。

中国通常在两会期间对新一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通过设定合理预期,“拆解”难点热点问题,部署相关目标任务,官方料将释放对中国发展路径的强烈信心。

在一系列重要议题上,外界期待代表委员拿出契合所在地区实际情况的真知灼见,明晰发展前景。

比如,面对严峻挑战,如何进一步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关系到中国能在多大程度上变压力为动力,化风险为机遇;脱贫攻坚成效巨大,但需解决的突出问题仍不少,如何针对“难啃的硬骨头”精准施策,考验中国脱贫成色;“十三五”规划收官在即,如何以改革创新破解发展难题,为“十四五”发展奠定更好的基础;对冲疫情消极影响,如何培育壮大新的增长点增长极,如何发展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等。

三是释出合作信心,稳定外界预期。

环顾全球,不少国家和地区疫情峰值未现,仍在“爬坡期”,还有一些国家在每天仍有不少新增病例情况下开始推动复工复产,全球抗疫正进入新常态。作为全球主要经济体中最早走出疫情危机的国家之一,中国的动作尤受关注。从这个层面看,今年的两会更多了某种世界意义。

对外界来说,通过两会获知中国最新动向、关切中国涉疫部署、更多了解中国政策出台背景和意图,有助于进一步理顺国际双多边抗疫合作思路;对中国而言,通过两会释出如何与国际合作的讯息,不仅有助于提振全球合作信心,也有利于稳定各方对中方政策的预期,同时也是对一段时间以来国际上某些污名化中国抗疫的杂音的有力回应。

从更广层面看,世界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疫情加速了这一趋势,全球合作面临严峻的压力测试。两会释出的关键信息将成为“后疫情时代”各国开展对华合作、认识并重新审视国际关系时的重要背景参照。在抗疫之外的其他领域,国际社会同样须以信心代替唱衰、以团结取代分歧、以理性消除偏见,着眼共同利益挖掘合作潜力。

两会大幕将启。人们期待于特殊时刻召开的“非常”两会能对内聚人心破阻力,对外促合作消杂音,通过不断释出的确定性和稳定性,为未来注入更多的“信心之力”。